四年级朗读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2-5-28 7:50:23 浏览次数:169

四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朗读就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 学会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特别重视朗读这一环节。

一、保证读书时间。
  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二、扩大朗读训练面。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而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
三、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割裂的现象普遍存在,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可想而知,学生能读出来吗?要学生读出感情,一定要先理解课文。

四、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这样,学生才能读出语言的韵味,读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五、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学生读得不到位时,适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适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

六、开展各种活动评价朗读能力:

1、古诗词朗诵比赛

2、讲故事

3、美文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