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2-4-22 9:32:56 浏览次数:117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报告

凤阳中心学校小学部   舒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远程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我们的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动,带来了丰富而广阔的学习空间,不仅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特点,而且给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提供了方便,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如何用好这些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课题。我在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一些探索。

先说说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主要表现,从对学生的问卷情况看,学生阅读能力低下主要为:

1、缺乏对语段的整体把握和理解,短时间内看不懂文章的意思。这主要源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为了赢得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大赶进度,仅能够较好的完成课内的语段教学任务,薄弱学校还将疏通字词,读通课文作为重点,对文章的分析讲解很空泛,

2、缺乏想象力和感悟能力。学生知识积累水平较差,他们的课余和课外更多的交给体育活动和游戏等,加之传统教学手段能提供给学生的又只有一块黑板,一只录音机等简单的教学手段。学生单凭老师口头的讲解和渲染去理解文章,他们获得表象的渠道和方式很狭窄,缺乏对生活的感悟,再碰上个不善于表达的教师,就只能“闭门想车”,到头来一无所获。

3、缺乏创新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教材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教育无法引导学生将所学举一反三,并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其他相关和类似的问题……

4、缺乏阅读兴趣。由于缺乏对对文字的理解 ,觉得阅读枯燥无味读起来像和尚念经。

针对以上问题,我充分利用学校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谈谈我的两点做法。

一、在远程教育环境中,训练学生掌握阅读的几种形态。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最根本的教学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阅读之上。现代信息依附于人们精心编制的电子软件,信息密度非常大,再现性能良好,信息接受不受时空的局限,接收者具有启动信息、筛选信息的最大自由,即阅读变式的灵活。它事实上已经规范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丰富语文阅读理解的形态,试图通过以博览精读为目标的各种阅读形态的变式训练,使学生能以开放性的阅读心态,主动适应信息社会高密度信息、全方位信息输入的理解方式;丰富语文表达训练的科学化模式,使智能化多媒体以组织中介或辅助目标的角色参与表达训练,力图使培养对象能以较强的可塑性,适应信息社会对公民表达能力的要求。  

要适应信息化的理解方式,针对信息化社会对语文教学改革规范的基本方向,我以为语文阅读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达到对高密度信息的宏观性了解和对典型信息的微观性掌握,对知识的信息化呈现方式的习惯适应,对多向信息传输的主动性把握。因此需训练掌握阅读的如下几种形态:  

1、主题式阅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  

2、选择性阅读:这种方式指的是学习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在"博览"的基础上,任意选择文本中的某一点进行"精读",如专看情节,专看艺术特点,专读某一段等,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  

3、取样阅读:指的是教师根据教材训练重点的要求,在课文中选取典型的精彩片段指导学生熟读,使学生能够以一斑而窥全豹。这是一种由"点"及"面"的信息输人方式。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取样阅读的训练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保证学生有时间熟读熟背精彩片段,在记忆库中存储有价值的语文材料;另一方面,它可以训练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根据个体发展的需要提取最有价值最精华的信息。  

4、程序性阅读:是指教师按照正确的学习策略,规范学生的阅读步骤,学生按程序操作,教师个别点拨,学生经过反复实践,最终形成由单向线性到多向路径的规范化阅读的良好习惯。程序性阅读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掌握多种路径的阅读方法,是引导学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不被浊浪淹没的一项重要的阅读训练。  

5、超文本性阅读:指的是从文本性阅读之外的其他媒体中获取信息。超文本性阅读不需要强化,而需要指导。

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情境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一堂课,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教师能否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分不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精心创设情境,唤醒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进入亢奋状态,学生就会被情境所感染,被内容所陶醉,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种融洽的师生情感,会使师生心灵之弦产生微妙的碰撞,呈现强烈的共鸣,奏出和谐的乐章。这时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就变成了一种享受,学生怀着兴奋的心情,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动口、动手、动脑。愉悦的审美满足,高昂的学习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贯穿于课堂,甚至会辐射到课外。学生的这种自主意识一旦觉醒,就会产生无穷的能量,使他们语言得以丰富,言语得以激发,能力得以提高。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这样一种条件。远程教育“课程资源”中的课件、影像、动漫等资料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地体现在声音、画面上,并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了语言、文字、音乐、图象有机结合的感性材料,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优美和谐的音乐、生动活泼的画面,把学生带到美妙的艺术意境中去,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阅读的欲望和兴趣。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的“蠕动”一词,学生未能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而看了海参蠕动的录像后,那慢慢移动的样子给学生留下了清晰、具体的印象。他们马上就能自如地运用这个词语描写蛔虫、蚯蚓、毛毛虫等的动作。有的还迁移到描写从高空往下看车辆的行走犹如蠕动;人的内脏小肠的蠕动等。又如《翠鸟》是一篇介绍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而学生根本没见过翠鸟,该如何讲起?我先让大家看录像,录像里的翠鸟色彩明艳动人,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想,多种感观协同活动,翠鸟很快在大家的头脑中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我就让学生说说你眼中的翠鸟是什么样的?如果你有这样一只翠鸟,你会养吗?同学们情趣盎然,议论纷纷,很快就主动进入到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当中。所以,学生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领悟到文本所要表达的丰富意义,才能与文本真正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恰当、灵巧地利用远教资源,就能轻而易举地帮助我们创设教学需要的情境,使阅读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解说,而是至真至诚的情感与心灵的完美体验、享受和满足。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通过整合中央电教馆和网上一些与语文阅读有关的课件以及相关的影音素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为:

1、远程教育的应用,转变了学生学习的态度,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质量。

 过去的阅读教学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参与,究其原因,学生不是不愿参与,而是不能激起参与的兴趣,或者偶尔的兴趣在单一枯燥的传统教学形式下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投入。网络设施的完善、远程教育资源的引入和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使这一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学生阅读参与热情比以前足了,学生的注意力明显集中,学生发言数量明显上升,发言质量明显提高。

 2、实现了学生语文学习课内课外以及多学科的沟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迁移和转化。

 原先学生的语文学习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面窄、知识量有限,通过实验,学生所得知识不仅来自书本,更多的来自远程教育天网和地网,知识由单一的文字转变到音乐、美术、动画等各个方面,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这一转变不仅体现在语文学习中,而且在其他学科中也得到广泛地体现,并且正逐步由被动向主动的方向转化。

 3、远程教育资源的引入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没讲的,学生也就不会主动探究。远程教育环境下,能使语文阅读教学资源极大丰富,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愿望得到加强,使教学情境的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使他们的学习方式得到转变。由此带来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手段等学习策略的转变。远程教育环境下,学生对语文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能力,自主发现问题、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这对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课前资源的准备,课堂教学中让位于学生,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实验班和对比班,我们通过观察、调查、谈话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实验班,课堂能进行独立思考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多,能将自己见解与别的同学进行交流探讨的人数也增多,而与此同时,教师课堂讲解的时间也大幅度减少,学生陈述自己见解的时间增多。

 当然,由于某些主客观因素,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远程教育资源的缺乏,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备课时间紧等等。今后还需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