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浅探
发布时间:2012-5-21 22:19:29 浏览次数:115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浅探

抚州市实验学校   余美英

 【摘要】   近段时间,我们抚州实验学校开创的“以表达为目的的目的性教学法”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而这一模式也提出“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实行拓展性阅读。”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恰当地运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让拓展性阅读成为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于阅读教学中,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其潜在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适应学习型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字】    小学语文   拓展阅读    选择性拓展    迁移性拓展     比较性拓展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展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展开的,其基本做法是围绕语文教学中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主题,搜寻更多的材料加以整理、阅读,进而加深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并通过这一开放的过程,使学生直接接触更多的阅读材料开展阅读实践,以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思维和形式也是多元化的。把丰富多样的拓展性阅读材料运用近段时间,我们抚州实验学校开创的“以表达为目的的目的性教学法”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而这一模式也提出“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实行拓展性阅读。”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恰当地运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让拓展性阅读成为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于阅读教学中,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其潜在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适应学习型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选好拓展性阅读的材料

         我们语文课堂上经常选用的拓展性材料大体有三种:一是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补充性拓展材料;二是与课文表达形式相类似的迁移性拓展材料;三是具有比较鉴别意义的比较性拓展材料。

         补充性拓展是我们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拓展方法,如有关课文作者的介绍,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文中涉及的某个知识点的补充阅读以及作者的其他作品等等。在阅读教学中,追求的应该是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灵魂的相遇,精神的交流。我们促使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能帮助学生正确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能激起学生对文本的向往。在讲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一文时,我深入介绍了写作背景以及作者当时创作这篇演讲时的心情和目的,这对学生怀着激情来朗读和理解文本,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迁移性拓展是拓展阅读又一重要的形式。小学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表达形式的学习模仿,并通过阅读学会阅读,因此应重视迁移性的拓展阅读。教师有必要选择推荐那些和课文形式相类似的内容,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例如在学习《珍珠鸟》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人与动物的信赖创造的和谐美,我为学生提供了与之相似的材料《老人与海鸥》和《不经意的背弃》,这样学生在拓展性阅读中更能深入地理解文本。

        比较性拓展也是拓展性阅读常用的方法。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足的,其意义是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对比的过程中产生的。例如,同样是描写动物,不同的文章写作手法不一样,表达的中心思想也不一样,但是也有相同的地方。学生在这样的比较阅读里,能锻炼理解分析能力,获得多元的思维角度。在学习诗歌《渔歌子》时,我提供了柳宗元的诗歌《江雪》作为学生比较阅读的资料,两首诗歌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对比阅读中,学生对两首诗歌的理解都加深了。

        二、恰当地运用拓展性阅读材料

        1、引导课前拓展性阅读,为学生进行课堂阅读打好基础

        课前,师生可以共同收集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相关信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等资料进行拓展性阅读。在教师来说,主要把这一部分的拓展性阅读融入在课堂的导入中,例如,通过一个相关的故事的阅读来引出课题,通过阅读人物传记节选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认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我首先让学生阅读欣赏了法布尔的《昆虫记》中的一个小段,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之仔细和描写之生动,引起学生想要了解法布尔的兴趣,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研究的热爱。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网络、书刊等途径找来与课文、作者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在课堂上展示或与同学进行交流。这样有利于增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他们自觉进行课前拓展性阅读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古诗二首》(《寻隐者不遇》、《所见》)的时候,我布置了学生就所学的古诗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进行资料阅读和收集。这些拓展性阅读,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感悟古诗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抓好课中拓展性阅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点,这时如果适时适当地利用拓展阅读资料辅助学生理解,就能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准确地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在预计学生普遍会感到困难的地方,或是课文理解的关键节点,准备好相关的拓展性阅读资料,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起到促进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能体会到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这时我就插入了周总理一心为民着想的故事材料让学生阅读。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教师、拓展阅读材料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产生顿悟,突破难点。

         3、加强课后拓展性阅读,铺设课外延伸阅读的桥梁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开端。通过课后拓展性阅读,让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并及时进行反馈、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去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并不断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因此,在课文的结尾处,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开放性的拓展阅读材料,或为学生课外延伸阅读指明广阔的空间。如学习完《古诗二首》(《寻隐者不遇》、《所见》)这课后,我让学生多渠道地找寻有关贾岛、袁枚的古诗词进行诵读和交流。这样为学生指明阅读的方向性,更利于学生的拓展和积累。

         三、拓展性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应该从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这些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地选择与所选用教材程度相当的甚至略比教材浅显的内容,让学生基本上能读懂。如果内容略深,那么就要考虑其篇幅必须短小,而且要有一定的阅读指导。教师应该加强拓展阅读的计划性,并根据具体的操作情况不断调整。

        2、合理安排课文阅读和拓展性阅读的时间。教学时间是恒数,若一方面的过度,必然导致另一方面的不足。在小学阶段,课本依然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首要凭借。拓展阅读是必要的,但必须在用足用透教材的基础上开展;拓展阅读不仅要重视量的扩张,更应重视质的提升,把一些真正的经典性的材料引进语文教学中来。

        3、我们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已经多样化,因此拓展阅读开展过程中同样可以既有文本的拓展,也有音像资料的拓展、图片资料的拓展,通过“读图”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其体验感悟能力。

        总之,拓展阅读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文化积淀,拓展视野,培育创造力,形成语文综合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教学中运用拓展性阅读材料,应力求有序、适度、高效,从而为语文教学增添更多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