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生字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2-5-25 17:17:49 浏览次数:143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这句话道出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识字是低段的重难点,更道出了识字教学在低年级的重要性。

最近,听了学校老师一堂一年级的课,她选的课文有很多的生字,她上的又是第一课时。所以她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边学习课文,边穿插学习生字。听课后,我对这堂课的总体感觉还是挺不错的,感觉她的字词教学比较到位。

课后,一位老师也提出了相左的意见,觉得应该先集中识字,再研读课文。因为一边学习课文,一边学习生字,感觉有点乱,研读课文的线会被打断。

后来,我们两个交流了各自的想法,但谁也说服不了谁。一起感叹:自己的水平有限,能听出课的不足之处,但不能为自己提出的修改意见用有力的理由来证明。

一年级的生字该怎么教?在教学中怎样摆正识字与阅读的关系?怎样凸现识字教学的主体地位? 

一、要吃透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学重难点

实验教材从编写的指导思想到呈现方式与原教材完全不同,如第一册教材的拼音部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是在教学拼音上,而不是读和理解儿歌上。拼音之后的学课文,重点是识字教学,而不是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大量的形式单一的读和讲解上。诚然,“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但凡事都得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度,也会适得其反。学生读得过多,如果教师又缺乏指导,学生失去了读的兴趣。而教学中如果忽视了识字教学,没有在识字方法上深入探究,将难以完成一年级上册的400个字,一年级下册的550个字的识字任务。

我们只要认真分析一下教材,就会发现,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在教材的编排中已体现得很清楚。如,在课文后以学习伙伴口吻提出的“我会……”中,主要是认读生字和复习巩固生字。“语文园地”的前几个问题也都是关于生字的。因此,我们要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给识字教学充足的时间,并把它真正落到实处。

二、依据儿童心理,遵循记忆规律,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教育心理学表明,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识字的关键是记忆,学生识字负担重,重就重在学过的字容易忘记。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短时记忆的遗忘率一般在60~70%之间。要求学生在“最容易遗忘”的时候“不许遗”,教师和学生就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遗忘作斗争。事实证明,现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用于“复习巩固”的时间远远超过了“认识”生字的时间。这样识字费时又费劲,学生和教师的负担都很重。随文识字根据人的记忆规律,注重开发无意记忆在识字上的潜力。用听故事、读故事的办法,让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反复多次和汉字见面。让课文中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字就不是孤立的,汉字被置身于广阔的背景,放在文章的整体之中,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整体观。从另外的角度看,字、词、句、段、篇是相互联系的,符合课文教学的系统观和联系观。这样,学生对生字就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容易记忆。

根据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注意课内外的联系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就是说,小学低段语文学习的任务不仅仅是为了识字,在识字的同时还要重视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面对一篇课文,我们既要考虑识字,还要考虑学文。

  我的认识是1、汉字不仅是语文工具,更是一个个生动的文化符号,她凝聚着中华民族自远古以来独特的思维方式,我们不能将识字教学简单地等同于语文的工具性。2、汉字的学习必须要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低年级的阅读课学文与识字并重,识字与学文应相互促进,有效达成学习目标3、只要是语文课,那么不管是识字还是阅读都应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仅要研究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掌握知识与技能,还要关注学生成功感的获得,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在共同学习过程中学会欣赏、感谢、期待、帮助自己的学习伙伴,让学习不仅是知识习得的过程,也是人格提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