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2-5-31 11:04:45 浏览次数:152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应用

 

摘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转换的导火索。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每一个课堂提问,力争使提问功能发挥得更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并且通过自已的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待课堂提问,教师心中要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    课堂    提问     策略

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主动学习形成能力,变“学会”为“会学”是根本;而提问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形式是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转换的导火索。经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做到这点须注意以下几个策略。

(一)提问要有鲜明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提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求一堂课的提问要有总体设计,教师要紧紧围绕课时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设计关键性的提问,即:提问要在新旧知识的连结处、在思维的转折点上。譬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先复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了36.18÷18后,再过渡到计算38.18÷1.8。在完成这个过渡中可以这样提问:(1)今天学的小数除法与以前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在思考的转折点上设问);(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我们还没学到,你能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把它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吗?(在新旧知识连接处设问);(3)把除数的小数点去掉变成整数,被除数不变,能不能得到原来的商?为什么?(在知识的生长点上设问)

这样的提问,给学生提出了思考的目标和途径,引导学生用转换的思维方法去突破难点,顺利完成了知识的正迁移,引导学生主动获得了知识。
(二)提问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对同一问题的几个提问,如能环环想相扣,层层递进,学生就能在老师引导下轻易完成知识结构的转换,譬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时可以这样提问:(1)1/4+1/5能直接相加吗?(2)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3)为什么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不能直接相加?(4)要使1/4与1/5能相加必须先干什么?

连续几问,层层深入,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异分母分数相加先通分”这个关键问题上来,既突出了算理,又掌握了方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问题的精心设计

问题是串成课堂的链子。因此,教师简洁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形成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我们设计怎样的问题?怎样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切合实际?只有考虑全面了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发现数学的意识,教师出示主题图后,就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就漫无边际地说,往往会兜很大的一个圈子才能绕到主题上,有时甚至回不到主题上。这样学生的观察力、问题意识又培养了多少呢?所以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技巧:首先提问要问在当问之时。其次,提问要问在症结之处,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巧妙的发问能适当点拨学生的思维。

(四)提问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问抓住思维的多元化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灵活性的重要方面,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得到真正落实。因此,尽可能将提问设在学生的联想点上,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时可以这样做:

例:有一个长方形操场,周长280米,长和宽的比是4∶3,这操场的长宽各是多少米?

抓住“长和宽的比是4∶3”提问:题中的“4∶3”表示谁占4份,谁占3份?一共是几份?长和宽各占两者之和的几分之几?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学生在提问引导下可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得出多种解答方法。     

(五)提问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每次老师提问后,务必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要力戒一问即催答,只求课堂热闹,不讲求实效的做法;要让学生动动脑筋想一想,尔后在适当的时候答提问,以期达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

(六)提问要正确处理学生反馈的信息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了动态的双边活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多向交流。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应体现在提问后正确处理学生即时反馈的信息,对此应抓住以下几点:

(1)及时性。在提问后,教师对每个学生回答都应及时作出评价,以使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回答正确与否,并能迅速纠正错误,不断向正确的目标靠近。

(2)准确性。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和思维过程,对于教师的提问就有不同反馈。教师在评价时切忌笼统,要善于针对不同的反馈信息正确而迅速地找出“病症所在”,学生才能根据教师提供的准确信息找到正确的答案。

(3)启发性。教师发现学生回答不正确时,不能操之过急,评价时应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耐心启发学生寻找正确的答案,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4)艺术性。当学生一时不能回答问题,处于困窘状态时,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紧张情绪和窘迫感,应运用生动而亲切的语言,给学生适当铺垫、提示,使学生顺利作答。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双边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它又是学生“不会”到“学会”,最终达到“会学”的桥梁和有效推动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转换的一种途径。做好这一点,是新课程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落实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师生互动共同创建有效课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数学课堂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